人哪里是什么思考的芦苇

网络社群有一套公认的话术,按照这套话术发言你就是理智的,就是幽默的,否则你就是疯子,就是ylg,赶紧滚出去别坏了氛围。每一天相似的内容都被以相似的方式得到消费,以至看到一条发言你都能猜到底下会有什么回复。再也没有批判与创造,没有任何新事物被生产出来,但是参与者仍津津有味地参与其中,我不知他们是真心觉得这很有趣,还是找到了舒适圈后连大脑都扔了

好吧,还是有争论的,每天都有。但就跟在迷雾中搏斗一样,没人去分析分歧的根源,没人真的想解决问题,甚至没几个人真的清楚问题是什么。我一定要赢,但我甚至不知道为了什么赢、赢了什么

一切都是作秀,都是表演,都是蹩脚的才艺展示。人不再关心事物本身,人关心事物如何能被用来构造人设,被用来维持社交关系(什么样的?),被用来制造话题和吸引关注。快看,我多么完美地找到了适合回复这个贴子的梗,这其实就是说,我是个多么完美的弄臣!看我怎么像个享受生活之人一样享受我的晚饭,看我怎么像那些孤独的旅人一样独自到远方旅行,甚至是,看我如何像个真正的思考者那样沉思万物的意义!也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?快看,我如何像个真正活着的人一样活着?吵死了,闭嘴,nobody cares and kill yourself

    Anonymous 一切都是作秀,都是表演,都是蹩脚的才艺展示

    在想这会不会是领地与领地意识缺失的缘故。在自己的网站、个人贴吧之类的地方,发表“不为任何人的文字”是很自然的行为,但现在大多数信息都出现在公共领域,必须考虑潜在读者,文本造成的影响也比私人网站直接,各种表演/说教/炒作/动员/叠甲意识就乘虚而入了

    积分: 4

    笔记是很有必要,看完一本书不整理一下就是浪费时间,但豆瓣的公开性导致写评论的意图基本是:装逼>打卡>分析内容整理思路。然后人看到别人都在装逼打卡,自己也跟着装逼打卡,形成粪坑循环。是不是应该搞个自部署豆瓣

    积分: 4